图:“十佳星级文明户”王念文。
图:在住院部巡视。
本网讯 江永“三千文化”举世闻名,“五香特产”享誉中外,在这个神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留下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文明和谐成为社会发展的交响曲。在这里有一个乡镇卫生院的医生,他的故事让我们感动......
他叫王念文,45岁,大学文化,江永县政协委员,桃川镇人大代表,现任桃川镇中心卫生院院长。他医德高尚,年轻有为,事业心强,志向远大。每每提起他的事迹,人人都竖起大拇指,都说他是好样的。
2009年,医改政策实施以来,全县卫生系统百废待兴。因工作需要,县卫生局安排时任允山中心卫生院副院长的王念文调任夏层铺中心卫生院担任院长。当时的夏层铺中心卫生院面临重重困难,医院环境脏、乱、差,业务停滞不前,医院门可罗雀,干部职工待遇差无心工作。王念文同志到任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带领广大干部职工迎难而上,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在医改春风的沐浴下,一年后医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院内处处郁郁葱葱漂亮整洁了,来往的病人络绎不绝,干部职工的待遇提高了。年底夏层铺中心卫生院从上年底目标考核排名靠后一跃上升到全县乡镇卫生院第三名的好成绩。
2012年,组织上再次调任王念文同志到桃川中心卫生院工作。桃川卫生院是我县规模最大的乡镇卫生院,也是我县经济效益最差的卫生院。上任之初医院负债达220多万元,职工每月只能领到一千多元的基本工资,以致干部职工人心涣散,工作懒散,人人都想办法、找人情、托关系千方百计调离,单位内部矛盾重重。上任伊始,如何将频临瘫痪的桃川卫生院“医治好”,成了摆在他面前的首要任务。为此,他苦苦寻思,整夜失眠。后来他意识到,谋求发展是医院的唯一出路,他决定首先从自己做起,他自定标准,不计个人利益,上任第一年,只享受一般医生的工资待遇,不领加班补助、出差补助,而单位的技术骨干则拿全院最高的工资。大家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以前的懒人、闲人不见了,医院涌现出一大批忘我的工作者。为提高医院医疗技术水平,他贷款购入了DR、彩超等先进设备,并派出大量的年轻骨干到省、市大医院进修学习。原来在县里才能做的检查,才能治的病,现在桃川医院也能够做了,极大的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为了解决干部职工吃住问题,他积极向县卫生局争取项目资金并带头筹款,2012年底,一座漂亮的6层职工宿舍楼和食堂拔地而起,桃川医院干部职工结束了住瓦房、住病房的历史。去年,桃川医院全年业务收入420万元,干部职工月人均工资3千元,还掉了债务110万元,桃川中心卫生院呈现出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强势劲头,干部职工人人喜笑颜开、干劲十足。
百善孝为先。4岁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是母亲含辛茹苦地将他兄妹四人拉扯大,母亲从小就身患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家庭生活异常艰辛。因此,长大后他十分孝敬老人,把赡养老人当做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他把母亲接到身边,关心备至,从生活上、精神上给予老人最大的照顾,使母亲能够愉快的安享晚年。他还为单位老同志改善福利,新年伊始,他组织所有退休老干部到医院座谈,跟他们报告医院的发展变化,给老同志发放春节慰问金。他还利用到宁乡出差的机会,到长沙看望了80多岁瘫痪在床的退休老职工李治民,跟他唠家常,为他解决实际困难,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他全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尽职尽责,特别是他的妻子,近几年他工作调动频繁,可他妻子无怨无悔默默地追随他,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她总是默默的在背后支持他,鼓励他,做他坚强的后盾,每到一处新的工作岗位,全家人都以院为家,相互理解,相互扶持,其乐融融。
身为院长,他秉承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从不铺张浪费,他深知“聚沙成塔,积少成多”这些成语的深刻含义,从节约单位一滴水、一度电做起,他坚信只要大家不懈努力,桃川医院的明天就会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 谭宏福)
来源:江永文明网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