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一个残疾媳妇的动人风范
——记江永县黄甲岭乡谷母溪村王花翠事迹
2015-12-02 11:46:21 字号:

百善孝为先。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来被人们所颂扬。在江永县黄甲岭乡谷母溪村有一位叫王花翠的残疾媳妇,她13年如一日地孝敬瘫痪公公的事迹,传遍十里八乡。

王花翠,19711月出生,江永县黄甲岭乡谷母溪村人,4级残疾。13年来,她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的公公卢土冬,受到了乡亲们的称赞和尊重。

 

残疾女摊上瘫痪公公

王花翠,患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先天残疾,19911月结婚,育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丈夫卢志旺长年在外打工,家中5亩水田,4亩旱地全靠王花翠一人操劳。

200210月,年近七旬、双目失明的公公卢土冬突患脑血栓,四肢瘫痪、不能动弹。在县医院治疗一个月,未能治愈,从此瘫痪在床,生活完全无自理能力。卢土冬的老伴过世早,儿子长期在广东打工,每年只在双抢农忙时回来帮一下,只有一个残疾媳妇王花翠带着上小学的女儿和不满3岁的儿子留守在家。

王花翠本身有残疾,谁来照顾瘫痪在床的公公?把丈夫叫回来吧,可一家人的生活开支,公公每天的药费就无着落。跟丈夫商量好后,王花翠把丈夫“赶”出家门,还让他去外面打工,挑起家庭花销用度的重担,自己则主动承担起照顾公公,抚养儿女的义务。

由于公公瘫痪,不能走路,从那时起,王花翠就一手拿饭,一手端汤,一口饭一口汤地喂,一顿饭得一个小时。王花翠每天都是早早起来,帮公公洗脸擦澡;扒完几口早饭,赶紧下地里干活……就这样从早忙到晚、忙了家里忙田里、忙了老人忙孩子。她悉心照顾公公,从谷母溪村慢慢地传开了,成为远近出名的好儿媳。

“没有她的照顾,她公公早就不在人世了……”邻居唐玉凤赞扬卢土冬的儿媳王花翠。

 

最美儿媳,13年艰辛毫无怨言

就这样,13年来,王花翠为公公擦身、喂饭、换洗衣服……大半夜,还要起床,看公公有没有大小便……

每天天不亮,王花翠就要起床,按时帮公公接屎倒尿,煮早餐,给公公喂水喂饭。有时公公的屎尿拉在床上,王花翠赶紧用热水给公公擦洗身子,换上干净衣服、床单、被子,生怕公公病上加病。

“开始好不习惯。可丈夫每年只在双抢、过春节回来,你不能看着老人拉在裤子里不管不问吧,真的是没法子啊,慢慢就习惯了。”说起给老人端屎端尿的事,王花翠不禁落泪。

“最怕公公跌下床。”扶公公上床,王花翠相当费劲,跟摔跤似的。许多次,扶上去一半、公公又从床上溜下来。尤其是冬天,扶不上床,看到公公全身发抖,自己已是满头大汗,那时最难受、最心急、最无助。每当这时,她都会鼓励公公,想尽一切办法,把公公扶到床上。

“像王花翠这样的媳妇真的是难得哩,十多年来,一直细心照顾卧病在床的公公,给他喂饭、端屎倒尿,从来没听到她讲一句抱怨的话。”邻居黄启花动情地说。

 

弱女克己齐家,教子培善根

香蕉、荔枝、薄荷糖,公公最爱吃。

王花翠每次赶集,都记着买点回家,自己舍不得尝一点,还叮嘱儿子:“这是给爷爷吃的。”

每天把饭做好,先把公公喂饱,母子俩再吃。

有时,王花翠无端受到公公责骂。2014年春插时,公公甚至绝食。公公心里想的是,这日子,不知啥时是个头啊,不忍心把儿媳拖累下去,想用“激将法”,让儿媳放弃照顾。

面对常年卧病在床的公公的唠叨,王花翠总是以“人老话多、树老根多”来安慰自己,细声细语地安慰公公,跟哄小孩一样,直到公公开口吃饭。

201518日,83岁的卢土冬与世长辞,对王花翠而言可能是一种解脱,但她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他说:“公公永远离我们而去了,家里总觉得少了什么似的。一家人有老有小,才算完美啊。”

大爱无声,孝感天地。王花翠虽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她的孝心感染了周围的人们,成为谷母溪村人们津津乐道的美谈和学习的榜样。邻居周大妈直夸王花翠很孝顺。她说:“不是女儿胜似女儿,土冬老哥摊上这样的媳妇,是上辈子修了福。”村支书卢其进说:13年服侍患病的公公像亲生父亲一样,花翠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是我们村的好家风,要让乡亲们学习、弘扬。

来源:江永文明网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