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园街道内高龄老人众多,“圆梦快递”为老人送上的集体生日party,传递关爱与温情。均为长沙晚报记者 陈飞 摄
韭菜园街道创新城市管理,让更多市民成为美洁家园的缔造者。瞧,在社区环保插花秀上,废旧物品在居民巧手下变身精美花艺作品,让大伙点赞。
长沙晚报记者 胡媛媛
在中心城区,有这样一个街道:仅3.4平方公里土地,却年创造税收7亿元,是长沙单位平方公里产出税收最高的街道之一;与此同时,省委机关、省军区、省公安厅等诸多单位均驻于此,首善之街当之无愧。
在中心城区,有这样一个街道:5个社区精彩纷呈,网格党建、网络城管、网聚民意,不同的服务载体、同样的为民情怀,倾情织就的“亲情网”成为芙蓉区创新社会管理、解题群众工作的生动范本。
立足于小,以小博大。从街域党建创新化到城市管理精细化,从志愿帮扶制度化到公共服务均等化,如今的芙蓉区韭菜园街道正以一系列创新之举,打造更具开放性、兼容性和共享性的街域管理“升级版”,培育一片孕育幸福的丰饶土壤。
先锋服务站,建在党建网格上
“把党员先锋服务站建在网格上!”每每提起街域党建创新,韭菜园街道党工委书记徐青春总会借图说话。在街道的党建网格地图上,一条条交织如棋盘的街巷行道,一个个流金淌银的经济实体,一栋栋温馨温情的居民楼栋,都成为网格中的点线面。而以此为依托,地图上划分出26个网格,每格中设置先锋服务站、组建党员服务队,及时收集居民诉求,快速帮解群众难题。
创新党员先锋网络,只是韭菜园街道打造服务型党组织,推动“和谐首善街、幸福韭菜园”建设的众多有效载体之一。韭菜园街道共有基层党组织62个,直管党员1033人,如何在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结构多元的新常态下,将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将党建品牌转化为服务品牌,将党建活力转化为创新创业活力,已成为新时期基层党建的新课题。
“如何提升街道治安防控能力,我有好点子。”“呵护小区平安,我提一个建议!”不久前,韭菜园街道会议室内发言争先恐后,议事各抒己见。与会者中,既有省委组织部、省国防科工局等部门的负责人,也有企业老总、社区党员,他们共有的身份是“韭菜园街道大工委委员”。淡化管理关系、撇开职务职级,邀请各方力量担任大工委委员,使之成为街道建设的同行者、科学决策的智囊团,秉承首创精神,韭菜园率先全市探索的“大工委制”,让群策群力、群管群建的党建新格局由此建立。
大工委成立至今,对党建、综治、社区服务等重大工作集体研究、集体表决,发挥的作用着实不小。“管理与被管理的意识淡化了,为居民办实事的力量大了,党建一盘棋下活了!”徐青春用“大联动、大管理、大服务”来评点大工委。
怎样增进党员归属感?韭菜园面向全街开展“在职党员报到”活动,千余党员亮承诺、亮特长,领岗位、领服务,推出治安巡逻、环境绿化、设施维修、扶贫济困等25个服务项目,党建先锋力量不断壮大;如何变党员学习效力为党组织服务效能?“Friday党建课堂”定时开讲,从专家学者到普通党员轮番登台讲授,成为强化党员勤学尚学之风、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人气课堂”。
党建引领发展,党建服务发展。通过一个个品牌的推陈出新,如今的韭菜园,基层党支部在参与区域党建创新的过程中日渐夯实,社区党员在服务居民群众的实践中日渐成熟,基层党组织正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文明随手拍,人人都是监督员
城市管理如同巨大的容器,盛装着现代文明,更满载着民意与民心。作为一个老旧小巷多、高层楼宇多、流动人口多、管理难度大的老城街区,韭菜园街道创造性破解了一个个城市管理难题,让市民成为社会管理的主体,在自我服务中挑重担,在自我监督中任主角,全民参与唱响“美洁家园”的大合唱。
“楼栋卫生没到位,公用设施有缺损,以前想反映嫌麻烦,有反映也无回音。如今只要一拍一传送,身边不文明立刻有人管!”一大早出门,发现巷子口有堆洒落的垃圾,市民张爹爹拿起手机拍照后传送到街道的“文明随手拍”微信平台,很快环卫工人便现身。
“社会管理创新,归根到底是依靠社会力量开展的大管理、大服务。”韭菜园街道主任王庄介绍,为鼓励居民参与城市管理与文明创建,街道顺应自媒体时代出新招,设立了全市第一个“文明随手拍”微信平台。5个社区派专人管理平台,反映问题通过“拍-传-分-处-回”五个步骤完成处置流程,即在群众手中发现上传、在管理人员手中分类批转、在责任单位处置落实、在微信平台回复处理结果,实现“手指轻轻一动,为城市出力一份”。
有了“随手拍”,群众成为环境卫生监督员、安全隐患排查员、身边文明倡导员,平台24小时接受和解决问题,更有效补齐了网格化管理监管短板。其设立至今已有500余名热心群众参与,收到居民群众反映各类问题2000余个,大量问题由群众发现,在街道、社区这一级得到解决。
“家园美洁人人有责,美洁家园人人共享!”门前三包难到位,门店诚信经营难监管,一直是城市管理中难啃的“硬骨头”,韭菜园创造性推出“最美门店”评选,让整洁规范、诚实守信成为一种自觉追求。
“最美门店”评选以100分为基准,设置门店陈列规范整齐、明码实价、不占道店外经营等多个评分项,城管队员、协管员的日常检查,居民的抽样调查,都是给分依据。每月得分最高者获评“最美门店”,给予2000元奖励,得分最低的最差门店,则要接受罚单或体验“一日城管”。与此同时,街道以八一路的门店为试点,居民点评、门店主互评,“月月比、季度评、年度奖”的形式让“最美门店”树起来。
对主要干道、重要节点实行协管员错时管理;与湘一芙蓉中学合作成立全市首个社会管理体验基地,爱我家园从娃娃倡导起……从平面到立体,从单一管理到满足多元需求,韭菜园以一系列城市管理创新服务,涤荡家园脏乱、激荡街巷新风。
“志愿者精神”引领街域发展
如果说党建引领、全民参与是创新街域管理的核心内容,那么“志愿者精神”无疑已成为其精神内涵和价值准则。在社会管理创新项目百花齐放的韭菜园街道,如今不仅有“圆梦快递”助圆百姓梦想,活跃在街头巷尾的一支支志愿者队伍,更受到越来越多居民欢迎。
“圆梦快递给了我更多坚持的动力!”家住军区社区的刘洁,丈夫身患重疾,自己也下岗在家,贫寒的家境、高额医疗费用让她迫切需要一份新工作,街道“圆梦快递”得知她的诉求后,很快为其寻找到一份看管绿色网吧的活。
作为韭菜园了解居民需求、解决居民困难所设立的志愿服务项目,“圆梦快递”顾名思义:由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热心党员居民担任的“快递员”通过登门接单、约请接单、电话接单、集体接单等方式,了解群众诉求,并安排专人进行“包裹处理”,及时进行“客户维护”、反馈处理进度。
此外街道还采取“邮局”席位包干机制,实行街道班子成员分包联系社区,各社区主职对属地工作负主要责任,各部门和单位对派出的圆梦快递员工作负总责。省市党代表、“大工委”单位负责人、区两代表一委员等则在社区“圆梦之家”内常设席位,让居民心愿真正快帮快解。据了解,“圆梦快递”成立至今已帮助居民千余人次,从生活小事到就学就业,从工作难题到经营困惑,“圆梦快递”犹如一股暖流,温暖百姓心灵。
让韭菜园居民感受到小善大爱涓涓长流的,不只有“圆梦快递”。如今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志愿服务“动车组”,更被居民形象称为“温情快车”。动车组1号线与高校联动,勤工助学、义务家教、创业帮扶精彩纷呈;2号线、3号线则走进各个社区,蓉园社区内“阳光巢”为晚年生活送去阳光;汤家岭社区里,心灵氧吧关爱失独家庭,桐荫里社区内,姐妹港湾倡导女性自强自立;八一桥社区和军区社区里,候鸟港湾和白领联盟专为外来工子女和白领服务,让他们真正将他乡变故乡。
变化的是方式,不变的是传承;变化的是载体,不变的是精神。“志愿者精神”在韭菜园落地生根,成为街域经济发展的助力器。近年来,该街道获评“中国街道之星”、“湖南省创建和谐社区示范街道”、“长沙市经济建设十快街道”等称号,综合实力、民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来源:湖南文明网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