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社区里的“爱心主任”
2015-11-20 16:24:22 字号:

 

  本网讯  她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社区主任,但始终把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群众的贴心人、社区发展的领路人,她就是永新社区主任——何江,今年4月被中共江永县委授予“十佳学雷锋标兵”称号。

  面对居委会繁重琐碎的工作,何江同志表现出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勤奋精神,热爱本职工作,脚踏实地,认真负责,以社区为家,把居民当家人,扎扎实实地抓好社区各项工作,得到了社区群众的信任。

  何江率先在社区内形成了居民听政、议政,文明创建协调会等各种制度,辖区内凡重大事件首先上报镇党委,然后由镇党委牵头召开“协调会”,广泛听取意见,对整体性、突出性工作进行商议,协调解决。平时通过各种途径排摸居民对辖区管理的意见,并把意见梳理后,分解到相关的职能部门,当各部门在落实管理事项中需要多方的配合时,由支部、社区居委会出面协调。针对廉租房无路灯的情况,通过与城管局联系,问题很快得到解决;针对水泥厂安置房垃圾无人清理,居民意见不统一,多次召开协调会,现已安排专职人员上门服务。“协调会”上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她把收集到的党员和群众意见向上传达,镇党委、社区居委会把各种意见和建议汇总后落实到各职能部门,解决了辖区环境卫生、绿化、治安等诸多问题。此外,她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到辖区走走,听听居民有什么意见,发现问题,及时协助联系有关部门妥善解决。

  工作中,她坚持为民办事便利原则,“一次能办成的事决不让居民跑两次”。抓好社区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规范办事程序,做到办事有章有礼。她任职永新社区主任以来无工作人员因态度、作风问题被投诉。她深知社区是居民赖以生存的生命家园,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是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根本标准。初来乍到的她以治理“脏、乱、差”为突破口,以创建文明社区为抓手,以提高广大居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出发点,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宣传栏为长期宣传阵地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居民文明公约”等内容向居民群众广为宣传。八年来,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着重抓好辖区的环境卫生,绿化管理;抓好居民的公民道德建设,组织党员、居民小组长通过各种活动和宣传,提高居民对环境卫生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大大改善了辖区居民生活环境。

  辖区环境卫生改变了,居民群众的生活安全问题又摆在何江同志的面前。为了创建平安社区,提高居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给居民群众营造一个安全、有序的生活环境,她组织社区党员干部,发动社区群众,深入开展创建安全文明和谐社区活动,建立健全群防群治网络,努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社区平安稳定。建立了“社区戒毒康复中心”,对吸毒人员帮扶教育,让他们早日回归社会,重新做人,并从生活上和精神上给予感化,让他们从心理上真正戒断毒瘾,尽早融入社会。同时,加强信访突出问题的排查化解工作,成功调处群众来访案件十余起。此外,还加强对流动人口、重点人群、出租房屋和刑释解教人员的管理工作,多次开展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清查整顿专项行动,去年共登记暂住人口196人,办理居住证182份,并对出租房屋签订《治安责任书》共250份;解决居民的各种困难和矛盾,碰到辖区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与上级部门沟通解决,通过沟通和协调,尽量使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遏制各类矛盾的激发和变性,调解成功率达到了95%,确保辖区的稳定,几年来,辖区无一起群体性上访事件。

  服务社区,一心为民,做居民群众的贴心人。时刻牢记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居民家中,送到群众的心头。大街、小巷、出租屋……处处留下她的足迹;特难户、独居老人、残疾人……都是她时刻惦记的人。情似海,爱如绵,何江的这份爱,时刻温暖着需要帮助的群众。十年如一日,以她的爱心、耐心帮助许多百姓解决了诸多的困难,被居民们称为社区里的“爱心主任”。对在辖区内居住的复员退伍军人、老党员、残疾人、低保户等,她经常主动上门慰问,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和需要;始终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把群众的呼声当成工作的“信号灯”,把群众的愿望视为工作的“奠基石”,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探索,不断完善各类保障机制和社区管理体制,较好的履行了社区服务的各项职能。

  社区工作事无巨细,每天忙的看似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件件都与老百姓息息相关。65岁的曾仙梅,低保户,儿子在外面打工,家中无人照料,曾仙梅身体不好。去年,听说曾仙梅患脑血管破裂住院,何江自己掏钱买一些水果去医院看望,从此,每隔几天就去看望一下这位老人。何江的一本小册子满满记录着社区里需要照看的老人和他们的生活情况,平时再忙也要抽时间去问一下他们有什么需求。

  走进盲人刘光明家里,干净整洁,他无儿无女,一直过着独居生活,而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却很知足。他说,每逢过年过节社区干部都要去看望他,送去慰问金。刘光明在生活上有很多不方便,油、盐、柴、米都是何江带着社区干部帮他买回家,社区的干部定期帮他打扫室内卫生、洗衣服、换被子。10多年来,刘光明的日子一点都不孤单,社区干部就像他的亲生儿女一样。

  容苟龙是社区里的“外籍”孤寡老人,今年73岁,身患多种疾病,需常年服药,视力很差,行走困难。容苟龙虽然不属于永新社区居民,同样得到社区无微不至的关怀。办理身份证、医疗保险、低保等手续,何江总是带着相关部门的人员到他家现场办公,冬天到了送一些被子和衣服,夏天来了送去绿豆稀饭。何江把自己的手机号留给老人,遇到困难,随叫随到。近三年来,走访慰问了辖区内的独居老人、残疾人、身患重病家庭和困难家庭40余户。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社区积极联系辖区广大干部群众为灾区募捐,筹集爱心款5000余元。利用休息日,节假日为辖区居民谢玉莲、唐云玉、易朝阳、杜涛等特困家庭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通过县慈善总会为李江洲家送去了600元的医疗费;帮助零就业家庭陈石国解决了就业问题。这一点点,一滴滴,无不折射出一名社区干部的大爱无疆。

  作为一个社区干部,她默默地播散着爱的种子,书写着对社区事业的忠诚,从中她收获了快乐和满足。用她自己的话说:“做一名合格的居委会主任,腿勤、眼勤、手勤必不可少;将心比心,拒绝忽悠,至关重要。做事要上对得起组织,下对得起百姓,不求轰轰烈烈,但求问心无愧!”(责任编辑:谭宏福)

来源:江永文明网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